「兒童教育」打造未來新希望
「兒童」身為單一個體,有權為自己,為健全的人類未來按自己的腳步成長,與自然界共存、犯錯,並滿足特殊身體、認知、及情感需求。
時代變遷,生活改革
現今父母在年少的時候,可能都曾經經歷過台灣的貧窮、發展、改革以及經濟起飛等時期。早年,台灣還是個依賴家庭代工的勞力密集工業時代,到處可以見到小孩子光著腳ㄚ子在稻田中追逐嬉戲、抓螢火蟲、鬥蟋蟀、穿著開檔褲到河邊抓泥鰍、打泥巴戰,或到廟會參加各式各樣的祭祀活動,這些多采多姿的田野生活以及物質貧乏的童年成長歷程,是否也時常在午夜夢迴時,出現在您的腦海當中,帶給您一絲絲懷念呢?
反觀今日,我們小孩出生後就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在少子化的社會現象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心中的寶貝,吃最營養的食物,穿最好的衣物,手中抱著的是高科技發展下的「聰明玩具」,出生在都市叢林的他們,從哇哇落地的開始,父母就小心翼翼的呵護他們長大、規劃他們「完美的」未來。每一個生命的階段,都有許多安排好的才藝、技能學習計畫,因為我們不要我們的孩子「輸掉這一場人生競賽」,作為父母的我們則必須為了這些計畫沒日沒夜努力工作、打拼,成為一個甜蜜但也很沉重的負擔。近年來,台灣的雙薪家庭比例已超過50%,每天工作時數則超過10小時,台灣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不到2小時,陪伴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成長的居然是電腦、電視、安親班老師、或外傭。
在如此精心安排下成長的小孩,應該誠如我們所期望的成為一個有前途、符合大人期望的成熟個體,不過,奇怪的是,現在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現象卻不是這樣,青少年留連網咖、援交、毒品氾濫、集體鬥毆、飆車,甚至自殺事件,時常佔據社會新聞版面,讓身為父母的我們感到怵目驚心,這些都是以前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不禁要問「孩子你怎麼了?」。
家庭教育對於孩童的影響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處於一個全球化、科技化快速變遷的年代,傳統的家庭核心價值正逐步地被繁重的工作壓力摧毀,「家庭」遭逢史無前例的巨大改變,而且影響深遠。目前,家庭政策已被世界各國視為國家競爭力的基石,許多學者都指出,「全力追求職場工作生涯的父母親,不可能同時兼顧家庭生活」,現代父母花大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賺錢供養子女,而不是和他們相處、教導他們為人處事的精神支柱,我們的孩子從家庭中所得到的是缺乏父母陪伴和溝通的孤單成長歷程。
德國教育家弗路培爾認為:兒童期是人類一生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年齡愈小教育的作用就愈重要。兒童期是發展身體與心靈特質以及養成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時期發展會受到與周邊環境系統、人物直接互動的影響。所以,家庭教育對於個體一生的發展歷程就顯的相當重要,家庭教育也是兒童教育的根基,對小孩人格特質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鄰近台灣的新加坡更是把幸福家庭當成國家政策的重點。
長庚生技倡導做好「兒童教育」
在現今家庭組織結構和工作型態的重大變革下,兒童教育現在已經是一個全世界都關注的議題。兒童教育應該完整的融合孩子的社交、情緒、生理等各方面的發展,以下就為各位介紹二個關注兒童教育問題的非營利機構以及他們所推廣的理念提供大家參考:
一、兒童智能發展聯盟-經典導讀中心(網址:http://www.classics-recitation.org/)
這是由一群熱心的父母及老師所組成的團體,希望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成人。強調善德的重要,以及人生的目標與方向,以幫助孩子克服未來面臨的險阻。藉由推廣「經典導讀」希望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傳承,讓孩子以身為華人為傲,鼓勵他們發掘對世界經典文學的興趣。
什麼是經典導讀?
兒童經典導讀的教育方法已有上千年歷史,也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寶藏,只是被人們所遺忘了。在這個家庭與文化價值日漸沒落的時代,沒有任何其他活動比經典朗誦更能導引培養兒童高尚的品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
每天花15至30分鐘的趣味性經典導讀,經過重複誦讀經文,直到自然而然的記住內容,完全不需要外加壓力。孩童在朗誦時,同時也跟著閱讀經文,如此可以大大加強閱讀、理解與記憶複雜文章的能力。
選讀聖賢偉人文集的經文,以及世界文化的經典,涵蓋各種文化與宗教,教人為善,強調「良善的行為」,也不需要刻意跟孩子解釋經文的內容,在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他們將會逐步了解經文的涵義,經文對兒童的涵義,會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發展。
為何要宣導經典導讀?
1.彌補現今學校教育之不足
現今學校教育主要還是以實用為導向的教學法,將各種經過科學論證的資訊,分門別類成各個學科,有計畫、有節奏的灌輸給我們的下一代,這些被切割成許多片段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對於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的生產力以及競爭力雖然有正面價值;然而,現今教育在將知識與技能帶給孩子的同時,是否也顧及一個完整個體身、心、靈成熟發展所需的完整性與均衡呢?
你我都在這支離破碎的填鴨式教育體制下成長,也以這種方式構建了我們人生,我們希望將它傳承給我們的下代子孫嗎?
2.著重道德與品行教育
學校以理解為主的漸進式教學法,僅能照顧到小孩的實質應用面,卻容易忽略了內在(心靈) 層面的教育,包含人生價值觀、成熟度與分辨是非的能力等,這些對於孩子的人格發展是相當重要的。正當人格的培養,會影響孩子對人生中各項重大議題的抉擇,並且能夠引導他們以坦然、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一個小孩若在道德與品性欠缺深厚的基礎,很容易屈服於各式各樣的社會壓力,以及受媒體等外在因素影響,而產生暴力、惡行不當的行為表現或莫須有的挫折感。
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誦讀開悟聖人的經典,在完全不費功夫的無形中,吸收到人類最偉大的智慧結晶,並接受高尚品格的薰陶,能夠讓小孩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深一層的體認,並進而豐富其人生。當面臨絕望或無法取捨時,也能順利克服。
3.符合兒童學習發展過程:先吸收後理解
兒童期能將生活中所經驗到的事物儲存長期記憶中,能吸收並記憶大量資訊與符號,在七歲時達到高峰,相對的,兒童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弱,之後長期記憶能力會逐漸減退,理解力開始發展,並能分析資訊。
成人的記憶力不及孩童時期,由於受心智成熟影響,較著重於認知、理解、分析、邏輯能力,因此成人在設計兒童課程時,很自然的就會帶入偏重理解分析能力的成見,而與兒童的自然發展有所抵觸。其實,過早強調兒童的理解能力或分析技巧,可能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以及記憶能力的發揮。背誦對大人而言,可能很吃力,但對兒童卻輕而易舉,近年來,政府所提倡的「CONSTRUCTIVIST」(建構) 教育系統,也只是強調兒童應充份了解上課內容,而不考慮兒童的發展是自然而不按牌理出牌、先記憶後理解的過程。
4.培養表達以及溝通技巧
朗讀與一般說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同步結合口語表達與視覺注意,這對於兒童溝通與清晰表達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接受朗誦訓練的兒童,能比較清楚且確切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兒童掌握精粹語言的有效方法。
5.記憶力的提升以及啟發創造力
參加朗誦的兒童,不論對複雜的課文,或不相關的學科,記憶力都明顯增強,很多家長都發現,受過3~6月以上訓練後,其他學科成績都有進步。許多家長與老師都發現,經由每日的朗誦,兒童更能發揮有創造性的才藝能力,在寫作、繪畫上都有進步。不管是寫作或口語的表達上,兒童往往能貼切的引經據典,令家長及老師們訝異不止。這種能力,顯示兒童對經典的涵義有相當的體會,且常能充份的表達出來。
6.促進專注力以及緩和情緒
以醫學的角度來看朗讀對兒童的影響,兒童清醒時,腦波呈現14~30週頻的β波,朗誦經典時,腦波則減緩到8~12週頻的α波。α波是在平靜、放鬆且專注的狀態下產生,有助於學習並能產生創造力,此外低頻率的腦波有凝聚力的效果,兒童能專注的吸收新題材,提高學習能力。
反覆朗誦能帶給兒童深度的共鳴作用以及專注效果,更能體會文章內容,這說明了為何朗誦的兒童時常能表現出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潛力。
7.開啟智慧
朗誦開悟聖者所傳下來的精華,是開啟兒童智慧之門的鑰匙。先人流傳下來的雋永智慧,兒童從小就感受優秀文化的精神,不但能引導人們開發智慧的潛能,並且透過朗誦,能深深烙印在兒童的心靈深處,與聖人為友並讓聖人直接與兒童對話與引導,從而協助他們培養高尚的品格與快樂健康的人生觀,在日後的人生旅途中,面對各種逆境時能順利的克服困難。
經典導讀目前在世界各地落實的情形
到目前為止,在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已有超過100萬名兒童接觸過經典導讀課程。在美國東岸、德州、奧勒崗州與加州的一些華文學校,已將這種教學方式納入他們的課程之中。許多家長及老師證實在孩子身上觀察到的驚人正面改變,尤其是在行為方面,發現孩子變得比較平靜滿足、更守規矩、更體貼,也更傾聽別人的話。
老師發現接觸過經典導讀學習方式的兒童,比較能夠專心,行為也比較穩定,在校課業明顯進步,不只是語言或文學科目,而是所有科目。老師也發現兒童的口語及書寫溝通技巧,都有顯著的進步。這些兒童隨意引用導讀經典的時間與適當性,通常會讓成人吃驚而無法解釋,因為兒童對於導讀的文章,並不完全了解其涵義。老師也發現與經典課程無關的科目,孩子的記憶力也有進步。藉由經典導讀也使長輩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二、「兒童聯盟(Alliance of Childhood)」:(網址:http://www.allianceforchildhood.org/)
1999 年初,長庚生物科技公司(Chang Gu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的創辦人-楊定一博士、王瑞華小姐,以及其他幾位教育界人士和心理學家共同成立了兒童聯盟(Alliance for Childhood),現在該組織在歐洲及南美多國中均已成立了分會,他們希望能喚起大眾對孩童危機的警醒。該組織贊助了許多活動及報導評論,並在過去四年中成為歐美媒體報導的焦點。該組織還曾多次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而最近一次聽證會是在(今年) 5月初舉行,在聽證會中,他們向國會議員陳述電視、電動遊戲和速食對孩童健康的影響。
許多教育界人士以及心理學者均表示,現在的小孩子被趕著走過匆促成長的迷宮,不是為自己,卻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此外,現代兒童不斷地遭受過多資訊的轟炸,明顯地降低了他們的注意力,也使他們從每日看不完的電視節目,和玩不盡的電動遊戲中吸收了過多的暴力。這種急急忙忙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所謂的「匆促兒童症(Hurried Child Syndrome),造成成長中孩童的情感、心理和健康缺陷,這一點可印證於許多現代青少年身上,他們缺乏自信、自尊、無法放鬆,這些問題不只折磨著我們這些成年人,也透過我們在學校課程和課外活動中所制定的標準威脅著成長中的兒童。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也將在台灣成立兒童聯盟台灣分會,未來甚至將遍布全亞洲。我們邀請您一同共襄盛舉,喚起大家提供孩童健全教育的責任感,並透過行動帶來正面的改變。
生命的歷程—擁有智慧比知識更重要
身處這知識爆炸的年代,技術與知識,構成了我們和下一代對世界的認知,你我都已經不自覺成為這瘋狂競賽中的參賽者,贏得勝利似乎已成為證實自己存在的唯一價值,成人世界中充滿競爭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都已經悄悄的表現在我們對兒童的教育上。大多數成人想要盡早將所有分析性和知識性的資料通通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以為孩子愈早接觸這一切,就能愈早熟悉並出類拔萃。許多人認為,擁有這些技術性或分析性的知識,就等同於智慧,也代表了孩子能在未來發揮潛力之極大值。
現代科技所經歷的知識進展遠高於過去的總和,透過網路的發明,全世界瞬間成為一個地球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無遠弗屆,縱然如此,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比我們的祖先更快樂,以及懷有更高智慧面對生命,很少人能夠真正品嚐高科技發展出的果實所帶來的甜美味道。反而在我們生命的追求過程中,我們常經歷「內在心靈困阨」、「放錯位置」、「匆促倉皇」、「空虛」的感覺。孤寂和分離的危機說明了為何憂鬱症、不自在、身心症、暴力、社會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並延續至我們的下一代。
智慧不只是知識,智慧包含一切,不受任何個別事物所限,是自我覺醒,是對我們所見、所聞、所體驗徹底了悟。
有智慧的人,能看透變化,無論苦樂悲喜,都是可以輕輕鬆鬆的超越一切,真正準備好面對生命。智者不但懂得如何維持自已的身心健康,也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轉變成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虔誠、平靜、純淨與慈悲。
所以,我們應該把追求智慧作為最高的目標,也是人生最大的功課;相形之下,片段的知識,或其他物質上的成功也就顯的渺小而微不足道,這是古人早已通透了悟的道理。
我們的期許
教育可以昇華一個人內在涵養,是獲得知識的一門藝術,也是推動人類歷史與文明發展的主要力量。美國知名作家沙林傑曾在《麥田捕手》書中提到:「這世界是一個大麥田,麥草茂密及頂,孩子在其間追逐嬉戲;然而麥田邊緣就是險峻的峭壁,一失足必然粉身碎骨」。在這充滿誘惑、價值混淆的現實世界中,處處充滿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摔的粉身碎骨,我們誠心地希望現今的教育體制以及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站在陡峭懸崖邊,扮演那位守護孩子衝出峭壁的捕手,成為孩子們信賴的守護天使。也許你並不是非常的富有,也無法提供孩子非常高級的物質生活,但是培養他們成為有道德勇氣、能辨別是非、有慈悲心以及享受生命的成熟個體,將是您給與他們最大的財富與資產。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致力推廣的目標,需要大家齊手努力,多一分行動,就多一分希望。
(本文摘自台塑企業雜誌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發表)
網路轉載,如有版權,請來信告知刪除,謝謝!
留言列表